来源:河南日报
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5个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经验做法和5起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以暖心举措护航企业发展,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查处损害营商环境的风腐问题,有力推动了我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要求落实落地。截至10月底,全省查处营商环境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5785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8266人,推动整改问题7539个。现公开通报5个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经验做法和5起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5个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经验做法
开封市纪委监委推动搭建“依法行政·码上监督”平台。为全市12487家企业赋予“汴企通”二维码,通过“互联网+执法监督”模式,构建执法检查“码上知”,权力运行“码上督”,执法过错“码上纠”,实现对涉企执法信息全程记载、执法全过程可回溯、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全覆盖。今年以来,赋码企业受检率下降84%,企业对行政执法总体满意度达95.76%。河南某药业集团在平台提起某项执法申诉后,相关部门迅速办理,经多方研判,鉴于企业违法行为轻微且无危害后果,相关职能部门决定最终不予处罚,为企业卸下“包袱”。
鹤壁市纪委监委创新建立企业“护航监督员”制度。选派513名纪检监察干部对接1100余家企业,强化全周期服务保障,围绕政策落实、政务服务、监管执法等重点,定期上门走访,明确问题收集、办理、反馈、销号的工作流程,实行重难点问题“个人直办、专班分办、分类交办、部门承办”的“四办”工作机制,推动解决企业诉求200余个,推动职能部门整改问题493个。河南某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是鹤壁市打造商业航天产业引进的重要企业,纪检监察干部在了解到公司因工期紧张急需办证后,积极协调推动有关职能部门提高工作质效,将特种设备登记证办理时限从1个月压缩至5个工作日,全力保证卫星产线按计划投产。
许昌市纪委监委推动开创“刷脸办事”数字政务新场景。以人脸识别技术实现政务服务“免证办”,企业、群众办事无需再填写信息和上传证件等,“刷脸即办”,线上信息自动填充和比对,大幅提高行政审批、惠企政策直达、跨区域通办等领域时效,平均办理时间压缩20%以上;通过共享数据等方式,梳理惠企政策7357条,惠及企业2万余家,奖补资金14.83亿元;督促推动32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运行,创新推出“高层次人才和充电桩”两个本地特色“一件事”;2107个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其中2065个实现“不见面审批”。
焦作市中站区纪委监委推动涉企执法改革。推动制定《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备案制度》和《整治执法“四乱”等问题实施方案》等文件,公布全年涉企检查计划,开设投诉举报通道,并通过随机抽查、案卷评查等方式,纠治执法不规范问题48个,督促行政执法主体编制免于处罚清单152项,从轻、减轻处罚清单182项,不予实施强制清单27项,共作出免于、从轻、减轻处罚18件,累计减免罚金67.4万元。其中,对某食品销售公司涉嫌不实宣传案,鉴于当事人初次违法,并主动改正违法行为,作出减轻处罚的决定。
濮阳市范县纪委监委深度融入“万人助万企”活动体系。创新设立专项协作专班,与县工作专班构建“纪银企”联动机制和“问题线索双向移交、监督问责协同联通”工作机制,对全县32家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定点联系、靠前监督,参与企业走访、政策落地、需求排查、问题协调等环节,着力整治庸懒散拖、吃拿卡要等作风顽疾、审批阻滞等问题55项,协调落实助企纾困资金2900万元。其中,促成“银企”高效对接,为濮阳市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争取1000余万元贷款,及时化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5起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周口市西华县人民法院原执行局局长、四级高级法官、审判委员会委员来洪森在案件执行方面为企业谋取不正当利益问题。2015年至2024年,来洪森利用职务便利和影响力,为他人在案件诉讼、执行等工作中提供帮助,收受财物共计207万余元。来洪森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2025年5月,来洪森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漯河市临颍县原房产管理局房产交易管理新区所所长李其云滥用职权违规办证问题。2013年至2015年,李其云多次违规帮助多家房产公司和个人办理房产证,以“辛苦费”名义,向他人索要财物共计6万余元,造成国家损失163万余元。李其云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2025年5月,李其云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南阳市唐河县交通局行政审批股股长李辉对企业诉求久拖不办问题。2023年10月,李辉在接到唐河县某驾校的备案资料后,未认真审核,未按规定程序告知缺失材料,随意将相关资料长期搁置,直至2025年4月,驾校工作人员再次咨询时被告知缺少材料。2025年7月,李辉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国家税务总局巩义市税务局孝义税务所原二级主办杨玉峰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受服务对象钱款问题。2003年至2024年,杨玉峰利用职务便利,在纳税评估、核查等税务征收方面为19家企业提供帮助,为他人谋取非法利益,收受钱款共计407万余元。杨玉峰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2025年5月,杨玉峰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开封市尉氏县交通运输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原副大队长刘永超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货运车主好处费问题。2022年至2025年,刘永超利用分管流动治超的职务便利,在超载超限等违法行为查处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货运商年度“保护费”“好处费”共计39万余元。刘永超还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2025年9月,刘永超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上述5个经验做法,既坚持制度机制“破立并举”、立规矩,又强化改革创新“破茧成蝶”、添活力;既坚持靶向监督“破堵清障”、除顽疾,又强化协同联动“破壁聚力”、强合力。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主动对标借鉴,立足职能职责,精准把握监督治理与服务发展的辩证统一,举一反三破解本地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以纪检监察机关的担当作为,持续护航我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上述5起典型案例,有的不作为、慢作为,漠视企业诉求;有的乱罚款、乱检查,违规随意执法;有的吃拿卡要,收受礼品礼金;有的以权谋私,政商边界不清;有的滥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暴露出少数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政治站位不高,宗旨意识不强,纪法观念淡薄,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必须严肃查处、坚决纠治。
全省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切实扛牢优化营商环境的主体责任,积极推动《关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和《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六条措施》等文件贯彻落实,全面推行“扫码入企”,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以严的标准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以案为鉴、引以为戒,深刻汲取教训,严守纪律规矩,依法履职用权,主动靠前服务,自觉做优化营商环境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定位,紧盯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选择性执法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紧盯行政审批服务、惠企政策落实中的“中梗阻”、吃拿卡要、冷硬横推等问题,进一步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对损害营商环境行为从严从快查处,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持续释放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坚强保障。
□本报记者 金京艺